前言
在实验室检测流程中,生物样本的采集是极为关键的基础环节,对于不同病原体采样的过程不尽相同,同时生物安全工作在采样流程中具有全程贯穿性的重要意义,下面继续学习采样过程的要点。
本篇参考疾控大学习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罗明 主任技师《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的技术要求》和WS/T 640—2018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
一、采样前的防护
采集样本前,充分考虑病原体的潜在危害。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落实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疫苗接种与生物安全防护是保障安全的两个关键要素。
针对这些已知有对应疫苗的病原体(笔者认为通常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操作人员在采集前应接种相应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例如,狂犬病一旦感染,几乎必然导致死亡或致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可引发单侧肢体麻痹萎缩及其他不良预后;乙肝病毒同样具有一定危险性;经常处置流感疫情的应急人员应该建议在流行季前接种疫苗。
对于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少见的比如流脑等要开展应急采样,临时接种疫苗不一定可以保护自己,可以采取预防性服药。
对于所有病原体都需要做好相应防护。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如新冠病毒,在进行新冠检测前,必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防止病原体通过手部、皮肤、粘膜和眼睛等途径侵入人体。有些特殊病原如有暴露,可以预防性服药进行阻断。
此外,针对参与采样的人员,除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外,还应进行采样技巧和实操培训,提升人员专业能力。
二、选择合适采样设备
在采样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十分关键。
为确保密封性,建议使用螺口带橡胶的塑料管进行样本采集。同时,要依据检测目的选择恰当的采样管。
咽拭子采样管:存在灭活与非灭活两种类型。在新冠疫情期间,为防止采集的样品造成二次感染,从生物安全角度考量,多选用灭活管;而从病原体检测需求出发,若后续需进行病毒分离、细菌培养等操作,则应选择含有利于病原体生长培养基的采样管,避免使用灭活管。此外,一般病毒采样管不能用于细菌采样,若进行细菌检测,由于一般病毒采样管中添加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影响检测结果,所以更要根据具体检测需求谨慎选择特定细菌的采样管。
痰盒:应选择宽口设计,以方便样本采集,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样本泄漏。
采血管:一般分为促凝管(红管)和抗凝管(紫管),
(1)促凝管:血清抗体检测时,因需要血清而非全血,应选择促凝管;
(2)抗凝管:若进行 PBMC 外周血细胞(外周单核细胞)分离,需使用全血(疟原虫等)或血浆,则应选择抗凝管。
此外,采样设备的尺寸也不容忽视,统一的尺寸便于标本的批量保存,能够有效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
三、做好清晰准确的标识
样本采集后,清晰准确的标识至关重要。若样本未标注信息或信息不清晰,将无法对应到相应病例信息,导致样本失去检测价值。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各机构普遍采用 HIS 系统,可通过唯一编码和标识,实现扫码即可获取病人姓名、性别、发病日期等相关信息,确保样本与病例信息准确关联。同时,对于血清标本,不仅要标注清晰,还需明确区分是急性期血清(S1)还是恢复期血清(S2),否则也会成为无效标本。
四、不同病例的样本采集要点
呼吸道感染病例:针对流感,一般在发病一周内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咽拭子等。相比咽拭子,鼻咽拭子受口咽食物残渣等干扰较少,更为清洁。若进一步进展,引发肺炎、重症肺炎等情况,还需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包括痰液、肺泡灌洗液、气管抽吸物以及胸腔穿刺液等。此外,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有助于进行抗体诊断。
腹泻病例:主要采集粪便标本,偶尔采集呕吐物。若进行腹泻细菌采样,纳入样本的病人不能服用过抗生素,否则会影响细菌检测结果。
在采集过程中,对于液体状的粪便样本,应用无菌吸管吸取絮状物部分,因为此处病毒含量较高;对于脓血便,应选择脓血部分采集;对于固体粪便,可用棉签或压舌板挑取后放入样本保存管。由于腹泻诊候群监测涉及病毒和细菌检测,采集量需满足检测要求。
狂犬病例:在采集标本前,接种狂犬疫苗是重中之重,因为狂犬病病死率极高。病原学标本采集应根据其嗜神经性,选择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脑脊液、皮肤组织、脑组织等。曾有全国首例因肾脏器官移植导致狂犬病感染受体的病例,发现尿液中狂犬病毒含量远高于唾液,因此需根据具体病程和状况判断最适宜采集的标本。实际操作中,颈后毛囊皮肤组织和脑组织采集难度较大,较少采用。此外,也可采集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检测,以及使用 ELISA 方法检测总抗体。
水痘病例:水痘发病有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发病初期为红色斑丘疹,随后水泡液充盈形成饱满水泡,再经历吸收融合、混浊、水泡破溃直至结痂。在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斑丘疹阶段,可用载玻片刮拭斑丘疹边缘;破损后,用拭子采集破损皮肤处被感染的上皮细胞;水泡阶段,用无菌针头挑破水泡基底部,用棉签擦拭获取被感染的上皮细胞;结痂阶段,刮取痂皮放入采样管。现场采集时,优先选择有水泡疱疹液的患者。
百日咳病例:百日咳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可采集鼻咽拭子、咽拭子等。若病情进展,还可采集痰液、气管抽吸物等下呼吸道标本。
五、样本采集量
参考WS/T 640—2018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
采集足够量的标本用于常规细菌学检验,至少送检 0.5 mL (液体)或者 0.5 g(固体)(除外特殊标本)。当送检标本体积不足时,与临床沟通,并根据医嘱选择优先检验项目,传染病病原样本通常3g或5mL。
采集足够量的标本用于病毒学检验,特别是液体标本(如脑脊液和血液),并严格遵照临床标准的流程操作。脑脊液标本通常 2 mL~5 mL,血液 3 mL~5 mL;传染病病原血液样本一般要求5mL
宜采集大体积量的标本用于常规真菌学检验。
六、四种常见样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的采集方法
鼻咽拭子
(1)方法
a) 请患者头部保持不动,去除鼻前孔中表面的分泌物;
b) 通过鼻腔轻轻、缓缓插入拭子至鼻咽部;
c) 当遇到阻力后即到达后鼻咽,停留数秒吸取分泌物;
d) 轻轻旋转取出拭子,置于转运培养基中;
e) 用于病毒学检验的拭子,将拭子头浸入病毒运送液,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f) 用于细菌学检验的拭子,插回采样装置或适宜的转运装置中。
(2)注意事项
a) 不推荐鼻咽拭子做普通细菌培养,特殊细菌除外,如百日咳鲍特菌、脑膜炎奈瑟菌。
b) 若怀疑百日咳鲍特菌感染,需提前通知实验室,准备特殊的转运培养基(Regan-Lowe)。
口咽拭子
(1)方法
a) 请患者坐下,头后倾,张大嘴,去除鼻前孔中表面的分泌物;
b) 采样者用压舌板固定舌头,用涤纶或藻酸钙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及扁桃体隐窝、侧壁等处;
c) 反复擦拭 3~5 次,收集粘膜细胞;
d) 轻轻取出拭子,避免触及舌头、悬垂体、口腔粘膜和唾液;
e) 拭子插回采样装置中或适宜的转运装置中。
一般情况下,不单独选用咽拭子标本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宜与鼻咽拭子或鼻咽吸取物联合检验以提高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检出率。
粪便标本
(1)送检原则
a) 在感染急性期采集腹泻粪便标本;
b) 排除一些病原体的携带状态,需要连续 3 份标本阴性。若需要连续采集 3 份标本,则两次采集标本间隔 48 h。
(2)方法
a) 将粪便排入干燥清洁的便盆,避免使用坐式马桶或蹲式便盆。粪便标本中不宜混入尿液及其它异物,采集过程尽量无菌操作;
b) 用无菌竹签挑取标本中异常部分(有粘液、脓液和血液的部分)2 mL~5 mL 粪便悬液或 2 g~5 g 粪便标本置于无菌螺帽容器中,立即送检。
肛拭子
(1)送检原则
a) 肛拭子不宜用于腹泻病原菌培养;
(2)方法
a) 用肛拭子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轻轻地插入肛门括约肌上方(约 6 cm~7 cm),旋转,取出,置于运输培养基中,拭子上可见粪便;